登入 | 會員專區 | 加入最愛

專訪-台北市淡江大學校友會資深校友口述人生傳記-劉振岩 學長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專訪劉振岩老師

        和藹可親─這是我對劉老師的第一印象。那是個受到罕見大陸鋒面影響而傾盆大雨的早晨,懷著忐忑不安的情緒,我來到了劉振岩老師的住家。一開門,溫馨的居家環境以及親切的劉老師與劉太太,大大的紓緩了我緊張的心情,劉老師夫婦熱情的招呼我坐下,讓我瞬間忘卻了外面的陰晦與潮溼。儘管我還只是個在學的學生,劉老師依然很用心的準備了一些資料提供我參考,翻著一張又一張的感謝狀,我很訝異像劉老師這樣擁有那麼豐富的經歷,在他身上我卻完全感受不到絲毫的盛氣凌人,就連一點點驕傲的氣息都沒有,取而代之的,是滿臉的笑容和溫和的態度。我想這就是一位真正的成功者所具備的特質,謙虛以及包容。

        一個少數能在知名外商公司飛利浦擔任副總裁兼總會計長的華人,一個開創台灣證照制度,與世界接軌的先鋒,在我面前這位笑容慈祥,為人極為和善的劉振岩老師,就是這樣一位傳奇性人物。

 

打好地基,才能蓋起高樓

        劉振岩老師畢業於淡江大學商學系,本身專業是企業經營管理。畢業後任職於飛利浦外商公司,擔任副總裁兼總會計長的職位。也參與過很多法律的定制,並且在台灣成立中華民國內部稽核協會,創立台灣的證照考試制度,在發展制度的同時,也積極與國外接軌,成為國際內部稽核協會會員。劉老師在公司的治理與管理方面,有著很多的先進觀念,一九九六年於飛利浦公司退休後,劉老師與政府合作,運用他的專業知識與能力幫助政府從事公司治理的活動,在各大專院校(臺灣大學、政治大學、交通大學、高雄科技大學等等)、各大企業公司和政府機關(中央銀行、審計部、法務部等等)演講、上課,講說關於併購、稅務規劃、財務風險管理、內部控制、集團治理、公司治理等等許多課程。目前則是在某企業擔任顧問工作,任職於廈門。

  儘管擁有如此不凡的經歷,謙虛的劉老師直說自己是陰錯陽差,他笑說自己是腳踏實地型人物,一步一步打好基礎,再逐漸向上攀升,劉老師認為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優勢以及潛力,上級交代什麼就努力去做,不要考慮合不合理,不要擔憂難題,不要怕犯錯也不要怕艱難,就把它當作學習,要敢接工作並且全力以赴,再加上將學校所學與社會結合、廣結人緣並善用組織、人力,只要努力就有機會成功。在成長的人生道路上,不用一味追求第一,第一不一定就是最好的,重要的是要不斷充實自己,準備好迎接每一個機會,當機會來臨的時候,緊抓不放,這就是表現自己能力的最好時機,而這也是驗證自己長期不斷自我學習的比賽,更是劉老師事業與應事待人的法門。

 

再艱辛也絕不放棄學業

        在當時的年代,書要念到這麼高是件很不容易的事,劉老師的父母親給了他很多的支持。生於四川軍眷家庭的劉老師,父母親非常重視教育,即使經濟困難,也要想辦法借錢給孩子繳學費。生處在戰爭時期,常常要逃難到不同的地方,教育也可能隨時會因此而中斷,但很慶幸的,劉老師雖然更換了許多不同的地方讀書(四川、青島、南京、嘉義、台北),也沒有耽誤了求學的時間。更幸運的是,當時所就讀的小學創辦人非常重視學童們的英文,因此小學三年級即開始接觸英文,這也為劉老師日後的英語學習種下扎實的良好基礎。

        對於讀書,劉老師當初也沒有想過太多的計畫,從初中時就讀空軍官校,一直到後來進入了淡江,這些都不是事先規劃好的,求學過程都是隨著社會的變遷,自然而然的往前走。劉老師說人生並不是像許多學者所說的那樣,並非一切皆有公式、理論,也並不是想規劃就可以規劃的,而是順著生存,順著理想前進,並且在過程中,好好的去享受生活,並且領悟在挫折中所得到的真諦。

        但對於求學,劉老師還是希望能受到更多正規的良好教育。當時受到家庭經濟的約束,於淡江畢業後,無法再接受更多的教育,這是一大遺憾。不過也不會後悔當初的決定,至少現在也是在國際間授課,也是安安穩穩的過生活,只是若能有機會讀更多的書會更好,也許走的路就會不一樣。對於一般人而言,或許劉老師的社會地位已居於金字塔頂端,但他還是對學習抱有如此強烈的渴望,相較於今日大多數的年輕晚輩,雖然擁有這麼多豐富的教育資源,卻不懂得珍惜而恣意的揮霍浪費,更突顯出劉老師「學海無涯,唯勤是岸」的成功哲學。

 

無法忘懷的淡江

        談到淡江對自己的影響,劉老師說淡江在當時是管理、考試都很嚴謹的學校,很多同學讀到了大四仍然被退學,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講,淡江的嚴厲在畢業後也帶來很多的方便,不僅自身素質能提高,在面對職場的種種要求及磨練時,也更能適應。淡江校風務實,很重視學生的英文能力以及打字能力,用了很多方法來幫助學生。英文方面,學校每一學期指定兩本英文書籍要學生閱讀,雖然老師不會教,但是考試要考,這方法對於英文學習有很大很大的幫助,主動學習的效果往往大過於被動學習。

        而打字方面,當時還是打字機,只有英打,打字機在那時候價格是非常昂貴的,一般學生根本買不起打字機,無從練習打字能力,而淡江給了學生很多機會練習,提供了打字機,提供了課程,這使得淡江畢業的學生比其他人更多了打字這一項能力。這兩點也是日後劉老師能到外商企業公司工作的主要原因。另外,淡江請了很多非常好的老師,都是一流的知名學者,給了劉老師在數字觀念、統計、會計上很大的幫助。

  這時候劉老師和我聊起了淡江的多雨,劉老師說淡江後來主要最大的擴張是蘭陽校區,除了這個之外,現在的淡江與過去都相差不大,最著名的特色仍然都是美麗的風景。此外,以前在關渡有個山洞,每次一過了山洞就下雨,山洞的兩端就像是兩個世界,一端晴空萬哩,另一端總飄著雨,這現象現在就沒那麼明顯了,不只時間、人事在改變,自然環境也漸漸的在變動。

 

豐富的演講經歷

        劉老師許多年來在各地演講,至今已經去了超過兩百家以上的企業授課,學校和政府機關更是多不勝數,我問到國內外台下聽眾最不同的地方,劉老師笑說華人都不大喜歡發問,這是很多因素造成的,有可能是因為怕丟臉,其實不需要擔心丟人,發問是個能撿便宜的機會,你問的多,得到的相對也多。而教育也佔了很大的關係,台灣很多老師教的只是理論性的東西,學生們不知道該如何發問,同時老師也怕你發問,這造成一種惡性循環,使得學生們已經習慣了不發問,而老師們也習慣不引導學生發問。國外的教育則不一樣,國外的教授多與企業界有很多互動,大多數都會以比較引領式的方式講授實務性的東西,老師與學生間互動頻繁,養成了不同的學習態度。

        劉老師在這裡也傳受了聽演講以及演講的訣竅,聽眾在聽講前要做好充分的準備,了解自己聽演講的目的、心態,了解自己想要在聽講過程中得到什麼,否則就算聽了好幾個小時的演講,也是聽不到任何東西的。而演講者則須要去領導聽眾,例如準備討論問題,引領大家給予反應,這樣有互動才能達到最大的演講效果。

        劉老師立刻舉了一個成功的互動經驗,這也是最令劉老師印象深刻的一場演講,是三年前在上海昆山某家族企業演講,劉老師在輔導他們時,將理論與實務結合,其中兩個副總經理當時在上海復旦大學與哈佛大學合作的企業經營管理課程中上課,剛好演講所輔導的東西與他們正在學習的課程是結合的,他們用自己公司案例來做檔案,一方面他們可以回答演講中所提出的問題,一方面也可以拿這個檔案去交作業。他們清楚的指出在學校所學的東西與現實脫節,也證實了一旦有了實務之後,學習的速度就能變得更快更有效率。

        劉老師說這就是自己一向不贊成大學念完後直接念研究所的原因,那是沒有效率的學習,應該先在社會上服務幾年後,再去攻讀研究所,這樣才更能精準的掌握學習重點,確切的充實實務能力。台灣的教育很多都是大學畢業後直接念研究所,之後就出來當教授,造成無法靈活運用知識的情況,因此會害怕學生發問,也因為沒有實務經驗,無法將知識與實務結合。若是有了社會工作經驗,可以立刻從發問中知道對方的問題是出在研發、採購、銷售、倉庫、租稅或其他的部分,可以即刻舉出很多實務經驗來解決對方的問題。

 

用心回饋社會

        從與劉老師的談話中,能充分的感覺到劉老師對於服務社會的重視。劉老師認為回饋社會是相當重要的一件事,他指出,在當時的年代,與其他學校相比,淡江是學費相對昂貴的學校,就讀淡江的人家庭經濟狀況通常都比較好,也正是因為如此,淡江畢業的同學在社會上回饋的不多,大多都回到自己的家族企業裡做事。這是淡江的優勢,同時也是弱勢,優勢是有很多資深的家族企業對淡江提供了許多幫助,弱勢則是淡江人在社會上並不普及,也許去工作時會遇到很多淡江人,但出頭的人很少,高階級的人並不多。劉老師強調,當一個人有了足夠的能力、知識時,就應該要回到社會上服務,要回饋社會、分享資源以及知識。劉老師說這也是為什麼直到現在他還繼續到處演講的原因,就是在透過這樣的方式來貢獻社會。

        另外,劉老師本身參與了風力發電的發展,現在也尚未完全退出,劉老師說台灣風力發電與外國不同,申請了很多專利,可惜政府並未全力支持優良事物的研究,科學家們支撐得很辛苦,自己只能默默給予一些幫忙,畢竟本身並沒有那麼大的財富與能力,但只要可以,絕對會全力支持。這也是為了貢獻社會。

        不管是用什麼樣的方式,只要自己有能力,就應該要讓社會能有更多人得到幫助,回饋社會,不但是劉老師強調的重點,同時也是劉老師很重要的人生觀之一。

 

知足常樂,能忍自安

        除了回饋社會之外,劉老師的人生觀其實也都很簡單,劉老師認為只要有信心,不用怕不成功。劉老師指出,當時飛利浦要應徵財務長、會計人員的職位,人總是自私的,也想用點自己的學弟學妹,但是來應徵的人,幾乎沒有淡江畢業的,有些淡江人不敢去飛利浦這種不錯的大公司面試,這就是對自己沒信心,但其實根本不需要擔心這麼多,這世界很奇妙,你需要什麼,世界就會給你什麼,相信自己的能力,勇敢踏出第一步,機會就是屬於自己的。不過當然平常還是要建立自己的人脈、關係,在社會上工作,絕對有需要他人幫助的時候,若是完全封閉自己,是不可能得到幫助的。

        而對於成功的定義,劉老師說這是見仁見智,但要有個觀念,正確的不一定就是成功,做任何事情,只要無愧於自己、無愧於社會就好。不需要羨慕他人,不要與他人同流合汙,懂得知足,就是幸福的道理,也是做人的道理。

 

自律造就良好互動

        我很好奇在飛利浦這個國際大公司裡,是否彼此間的互動不多,工作氣氛比較緊繃?劉老師回答我,飛利浦是個很民主也很有制度的歐洲公司,工作的氣氛其實偏向輕鬆,並不會讓人感到緊繃。至於與長官和下屬的關係,因為劉老師負責的是財務會計這個較為嚴謹的工作,不用主動去要求什麼,下屬們也會叮囑自己,與其他單位相較自律性更高,因此與同事及下屬之間,朋友的關係是多一點的。

        而現在雖然於退休了,不過因為飛利浦有一個退休聯誼會,與以前的同事們大家彼此都還有連絡,平常如果看到不錯的簡報、文章,都會用電子郵件相互交流,彼此互相問候,這是大家在退休後繼續連繫感情的方式。

 

適材適用,快樂無窮

        工作如此繁忙的劉老師,平日的休閒活動是什麼呢?劉老師跟我說,他的工作一直沒有停過,雖然從飛利浦退休了,但顧問的工作、上課、演講的活動一直都在持續著,平常很多時間都花在整理教材上,這是個很耗時間、耗精力的工作,由於飛利浦是個全球性公司,在公司裡真的能夠學到很多東西,也正是因為如此,自己豐碩的學問、理論並不是從書上所學,而是過去經驗的累積,因此為了教學,為了上課,花了很多時間將那些長期累積的工作經驗整理成講義,讓教學內容更豐富而生動。

        扣除掉這些工作,剩餘的時間實在不多了,但劉老師還是會利用時間爬爬山,或是帶國外來的朋友去台灣走走,讓他們看看台灣其實有著不輸國外風景的美。也會以半退休狀態參加各種協會活動,劉老師說他知道該退時就要退,要給新人機會,讓躍躍欲試的他們去表現。除了上述休閒活動外,劉老師也常常因為工作的關係而去各國旅遊,甚至曾經在兩年內環遊世界八圈。看著我驚訝的表情,劉老師笑笑的說,當你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正確工作,它就能帶給你無限的可能。這句話看似輕鬆,但其實是要告訴我們這些後生晚輩,何謂適合自己的工作?那就是要先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知道自己自身的定位,才能創造出劉老師口中的「無限的可能」。

 

順其自然不強求

        當我問劉老師打算什麼時候退休時,劉老師卻回答我人生並沒有所謂退休,看著我疑惑的表情,劉老師進一步跟我解說,一切事情都是順其自然,沒有什麼退休不退休可言,工作量會維持目前狀況,休閒也是在自然而然中去休閒,並不會刻意去安排一個一定的時間把所有工作都放掉,最好的規劃就是讓身體健康、工作順利、保持心情愉悅,這樣才是劉老師所認知的人生。若是在將來當工作比較不繁忙的時候後,也許會出書也說不定呢!目前有在考慮將過去上課的所有講義整理、編寫成書,但因為這會牽涉到很多問題,也很容易在寫書的過程中得罪人,會是個很龐大且複雜的任務,因此還只是在考慮階段而已。我非常期待在不久的將來,能有機會拜讀劉老師的著作,那絕對會是我們這些讀者莫大的福氣。

 

幸福的家庭

  採訪到一半時,劉老師的兒子正巧要出門,劉老師開心的向我介紹剛好這天回家住的兒子,不久後,劉太太也來幫劉老師倒茶,看到這樣一個幸福的家庭,被這和諧的氛圍感染的我,不禁問起了劉老師對於子女的教育方式,和維持夫妻感情的方法。劉老師說他對於一對子女,堅持身教重於言教,讓他們中規中矩,學到做人做事的道理才是最重要的。從小便很重視孩子們的英語能力培育,在讀書方面給予無限的支持,也算是補償自己當年讀書的不足,給予他們最良好的教育環境。採取讓他們自由發揮的方式,讓孩子們主動,因為孩子們與自己所學接近,當他們有問題時會主動詢問,本身不會刻意去告知、要求,也不會以自己的標準去套在孩子身上。而當自己有不會的事情而孩子會時,也會向孩子們學習。這樣互相學習的關係,就是與子女之間最好的相處方式。

        至於與太太結婚四十多年,夫妻間維持良好婚姻的方法,也是劉老師要提醒年輕朋友的感情觀,第一就是在結婚前一定要交往一段時間,彼此互相認識、熟悉,當感情有了一定的基礎後,再談結婚的事情,才不會到了結婚之後,才發現對彼此的不適合,進而導致婚姻的失敗。

        第二就是要脫離貧困。貧賤夫妻百世哀,沒有錢的話什麼都是辛苦的,愛情能取代麵包是不可信的理論,貧窮一定會是婚姻失敗的因素。不過劉老師也不忘叮嚀,強調女孩子也千萬不要一心想要嫁給有錢人,這是錯誤、悲哀的觀念,這樣就算成功了,也不會愉快,畢竟那不是真正幸福的泉源。

        第三,夫妻間事業一個衝另一個就要守,不要兩個都去衝,才能避免風險。努力幾年,有能力就盡快在能增值的地方買房子,現在房價都很高,奢侈稅並不會使房價下跌,反而會成為房子的成本,台北的房價絕對不會低,因此有錢就趕快買,不要怕。但不要被建商騙了,多參考幾個資訊,要掌握正確先機,並且適當理財。

        第四,人生沒有完美,夫妻間要相互體諒,彼此相信、尊敬,互相鼓勵、照顧對方,人都是互相的,對方有不好的時候,自己一定也有,彼此包容,才能長久相處。

        第五,夫妻兩人盡可能在同一個地區工作,要苦也苦在一起,不要分開,分隔兩地問題容易滋生。還有,不要與父母同住,講到這點我們笑了一下,劉老師解釋,與父母同住,容易有代溝,沒有緩衝的空間,時間一久,就會產生問題,但也不要隔太遠,要互相照顧。父母的意見當作參考,不要當作是必須,夫妻二人本身的意見加在一起才是最重要的,絕對是第一考量點,劉老師對於自己的子女也是如此,這種給與彼此空間的生活方式,是幸福家庭的基礎。

        劉老師不僅擅長企業經營,對於家庭經營,也有一番見解。在現今離婚率高漲的年代,掌握以上學問,要維持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其實一點也不難。看著劉老師溫馨的家庭,我知道經驗永遠是最好的教科書。

 

用獨特的觀點看社會

        談到現今社會的各種現象,劉老師有自己的見解,劉老師說,現在台北的房價比其他地區高出很多很多,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就業機會的問題,政府想解決,就要提高就業機會,但要提高就業機會就不能排斥與外國合作,現在觀光區七成的遊客都是大陸觀光客,這就是另一個機會,可以從此著手,創造更多工作機會,降低失業率,促成另一種職場的良性循環。

        台灣未來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台灣現在的企業有一點衰敗、不正,不像以前那麼興盛,其中一個原因是現在台灣企業的管理觀念還很落後,大企業的責任感很弱,許多管理者自以為是,賺了錢之後不願意把錢分給員工,導致員工不願意盡心盡力為企業付出、工作,而一旦沒有效率,薪水就不會高,進而造成惡性循環。台灣企業很亂,目前的財富集中在少數財團手中,多為私人、家族利益在運作,違背公司治理的規範,公司治理其中一特色是要讓公司的非股東擔任董事,但大部分的台灣企業都不願意這麼做,再加上董事常常都是不懂事的,只懂玩弄、炒作、操縱,很多組織的問題其實都出在管理階層,因此他們很怕觸碰到這點,他們怕面對自己的問題,這是台灣未來必須去突破的事情,也是年輕一代要努力創新的重點之一。

 

突破自己的框架

        在現在這個多元化的社會裡,有太多太多的選擇,而我們又應該要如何幫助自己找到自己所要的方向呢?劉老師說,如果有機會,我們要去分析自己跟這個工作合還是不合,而合或不合的原因是什麼?不合的地方要如何去補強自己,讓自己能由不合轉變為合。在現今的社會上,雖然很多人找不到工作,但其實有很多職務是找不到適合的人選,要想辦法讓自己滿足職務上的需要,並努力取得我們想要的東西,但要知道,那不一定是我們的喜好,喜好與就業是不同的事情,所學與工作也不一定相同,不要讓自己侷限在所學的框架中。人要務實,只要是正派的、可以餬口的工作,就先跨進去。如果想要再更成功,最好要去攻讀MBA(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企管碩士),並與教授保持良好的關係,有了教授的幫助、推薦,這樣就可以增加自己在社會上的機會。

        其實有本事的人不用怕找不到工作,但要了解自己的優勢和弱勢,並且盡可能的去補強弱勢。如果有多餘的時間,就多多充實自己,多讀點書、多上點課、多作學習、多考幾張證照,證照是賺錢的工具,雖然有證照不一定就代表你會,但是有證照就可以增加許多機會,不過劉老師也強調,現在社會上的證照種類很多,要選擇性的去考,很多證照是沒有什麼幫助的,不要花了一堆錢與時間去換取沒價值的東西。

        至於找工作,知名度不好的公司放在最後順序,知名度好的公司可以先進去,大公司比較穩定,往上發展的路也比較寬闊,但不管如何,在三十歲以前一定要把工作固定,這樣升遷機會比較大。有了固定工作之後,要訂好目標,絕對不要排斥去國外工作,要訓練自己去接受,不要自己關閉機會的門,台灣的視野畢竟相對狹小,到國外能夠增加自己的見聞,也比較能累積不一樣的經驗,簡單的說就是要有企圖心,有任何挑戰的機會都不要放棄。

        專業很重要,讀書也很重要,這是社會的現實面,但不能死讀書,要多多交友,廣增人脈。劉老師笑說,選擇性的交朋友也很重要,高攀有權勢、有地位的人不是壞事,他們要幫你、提攜你很容易,若有機會接觸到比較成功的人,不要放掉。但這也不是要你一味的去攀附權貴,結交是好的,不過不能違背自己的意念,千萬不能成為勢利眼的人。

 

給學弟妹的提醒與叮嚀

        採訪的尾聲,我請劉老師給我們淡江的學弟妹一些提醒與叮嚀,劉老師在前文已經陸陸續續說了許多建議,在這裡整理歸納出了幾點總結:

        第一點,英文一定要學好,這是絕對不可少的,最好是學兩個外國語言,畢竟在現在這個多元社會中,英文已經列入學校的必修課程,會一個外國語言已經不算優秀了,但具備兩種外文能力就不同了,比別人多一點東西,就有多好幾倍的機會。

        第二點,要把電腦能力變成工具,並善用此工具,這裡說的不是每個人都會的上網能力,指的是專業的程式能力,成功是需要有投資的,有必要可以花錢去學習,在這個方面千萬不要省。

        第三點,能力要務實。很多教授寫的書,理論到一點意義也沒有,雖然為了學業還是要讀,但最重要的,還是要將理論與實務結合,累積實務經驗,這才是外界所重視的。而在畢業之後,不能只倚靠學校所學,那只是基礎能力,必須要不停的進行自我進修,不斷的向上創造。

        第四點,要有信心、敢冒險、敢創造,跟著別人的路走會很累,時間一久,你會不知道自己要的方向到底是什麼,不要只想著跟隨前人,要想辦法建立自己的腳步,放膽去創新,勇敢去突破。

    第五點,台灣很多作業被制度化,權利被一些不進步的人把持住,但這世界不能永遠規規矩矩,必須要有創新、有異常的聲音出現,突破、改變是大家的責任,年輕一代,要想辦法扭轉舊況,改革制度化的風氣,創造全新氣象。

        第六點,要具有國際觀,對國際要有認知,掌控前端方向,要知道如何定位自己,可以透過讀書、研究的方法來接觸國際,這樣比較有出頭機會。劉老師在採訪過程中一再的強調不要把自己侷限在台灣,台灣太小,會使視野狹窄,有了國際觀之後,不管是工作還是自我運作,都會開朗許多。

        第七點,這是個充滿競爭的社會,要如何爭取領導,同時又要拿捏低姿態,是件很不簡單的事情,兩者之間要求得平衡,否則容易被同儕排擠,也被前面的領導排斥,在職場上不能生存。做人處事要很謹慎小心,要掌握住老二哲學,風險低,學習機會多,累積經驗,絕對有成功的機會。

        第八點,要有信心不要怕事,只要努力一定會成功,努力的人一定會得到想要的東西,任何事情最好的方法就是做,面對它不要排斥,不要怕,天下絕對無難事。並且要懂得求救,不要把門都關起來,求救不是什麼丟臉的事,每個人都有自己不擅長的東西,虛心請教別人,將來這東西就會變成自己的能力。

        第九點,要在工作中調適自己的生活。劉老師說在當初電話昂貴且不普及的年代,公司配了電話到家裡,時常假日都要接到公司的電話,假日也必須工作,這時就要自己做好心態的調適,一直抱怨也沒有用,把心態調整好了,就能生活得更快樂。

        第十點,劉老師說他並不反對年輕人參與政治,但一定要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不要被台灣政治圈的兩極化汙染,還是那句話,要走正路,要想辦法帶著國家找到方向,不要認為自己不可能做到,當每個人都有貢獻,大家的力量凝聚在一起的時候,國家自然就會改變。

        第十一點,若是年輕人想過比較舒適的生活,最好是考公務人員或軍校、警察,政府很照顧公務人員,最不照顧勞工,若只是想穩定的生活,考公務人員比較能有easy life。雖然這是一條不容易的路,現在公務人員不好考,錄取率很低,但其實什麼事情都很困難,也什麼事情都不困難,只要下了決心之後,努力往前走,就一定能夠成功。什麼事情都要多看而非多背,當你失敗的次數越多,成功機會也就離你越近。

        第十二點,雖然成功很重要,但是絕對要走正路,做任何事一定要守法,不要在法律邊緣遊玩,規規矩矩的人不會吃虧,不用怕被抓把柄。不過在不傷大雅、不傷害到人的情況下,可以用一些手段,因為在現實世界中,太正直會輸掉,很正直的人會吃虧,很容易就遭到致命的一擊。尤其是現在的社會,優秀的人不一定成功,有可能會被小人吃掉,因此正的人要很小心,要自己拿捏,要學會在該說不的時候說不,即使很難,但要勇敢說出來,才不讓自己陷入困境。要有觀察的能力,才能辨是非,可以投機但要經得起檢驗,不要留人把柄,不要被小人控制。

 

結語

        結束了這次的訪談,我在與劉振岩老師豐富的談話中,學到了很多在學校學不到的事,那是實際的社會現象,每一句敘述、每一個分享,紀錄的都是最最真實的人生經驗。劉老師的成功之道,並不是我想像中的成功者所擁有的那種激烈、充滿手段的方法,而是平穩、樸實的按部就班、循序漸進。劉老師的正氣在談話中自然而然的流露出來,用心叮嚀著我們做人處事的道理,強調走正路的絕對重要。無論是對於社會現象,還是對於職場、人生,劉老師很多獨特的見解,更是讓我受益匪淺,實務比理論重要的概念,已經深植我心,而劉老師就是最好的成功範例。

        在複雜又現實的社會當中,劉振岩老師是成功者中的清流,帶著單純的信念以及滿腔的學問,一路不畏艱難的前進,在經過無數努力而有所成就之後,又無私的盡自己所能來回饋社會。劉老師就像竹子一般,樸質虛心、氣節獨特、正直又充滿君子風範,在整理採訪筆記和錄音的過程中,我不停的連想到鄭板橋的〈題竹石畫〉:「咬定青山不放鬆,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劉老師就是給我這樣一股堅忍的感覺。

        越是飽滿的稻穗,頭垂的越低,我想這就是在說像劉老師這樣的人,不平凡,但絕對謙虛,幾個小時的訪談,讓我如沐春風,舒服的環境,柔和的氣氛,劉老師始終笑容滿面,用輕鬆的語氣,將自己的成功之道、人生領悟,毫不保留的教給我們這些學弟學妹們,劉老師不怕後生晚輩超越他,而是衷心期盼我們能有更超群的成就、更幸福的人生。

 

◆圖:劉學長獨照。

◆圖:風光合一產品發表會留影。

◆圖:張學良將軍幽禁地留影。

◆圖:與太太出遊合影。